来源: 搜狐焦点网
“3·17新政”调控升级后,一手商住产品也开始火热,限购传闻再起。
链家工作人员称,“3月17日后,我们卖了很多商住房源,包括我们代理的新房,也是商住项目卖得比较多,住宅的成交量反而降了。这周我们卖得全是商住。目前有一套66平方米的商住房源,房主之前报价520万元,今天联系我说暂时签不了,因为她自己也在买房。另一方面,看这个房的人比较多,心理价格也在往上调。”
亚豪机构统计显示,3月18-20日3天时间里,北京商办产品共签约651套,占到北京商品住宅71%的比重。而在调控之前,这一比重尚不过55%。3月18-20日,北京商办日均签约量为217套,相比此前94套的日均成交,“3·17”调控促使商办市场出现130%的销量增长。
亚豪市场总监郭毅注意到,“3·17”调控后,北京39个有销售记录的商办项目中,18个项目的成交价相比此前有所下降,其中下调幅度超过3%的项目就有10个之多。18个降价项目的平均跌幅为3.8%。降价项目大多位于五环外甚至是六环外,以房山、顺义、昌平最为集中,其中有些项目互为竞品,联手降价。
郭毅认为,当前,北京对类住宅产品的管控主要集中在前端的土地出让、规划审批和销售案场环节,比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签订不得“商改住”的条款、限定商办产品套型面积的下限、样板间和销售物料中不得引导居住功能等。但一些库存较大的商办项目也并未盲目乐观,反而在默默加速去化。她分析道,如果针对商办产品的市场管控升级,由销售前,扩展到后期的交付阶段,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太过巨大,房企抢跑也成必然。
北京商住限购传闻最早是从2016年年中开始。2016年11月,北京市顺义区还曾召开商住管理专题会,顺义相关领导和北京市建委相关领导均有参加。会上明确提出:商住项目销售过程中应明示用地性质、使用年限、户口、水电等信息,禁止宣传中使用LOFT、不限购不限贷、售后返租、保本等说辞;后续严查销售行为,如有乱发传单、设住宅样板间等行为,将停止网签。
2017年春节后,上海开始出手整治类住宅,即商住类产品。上海“类住宅”较为集中的闵行、嘉定两区开始试点,整治“类住宅”项目。闵行区前期共锁定27个疑似“类住宅”项目,整治方案按照建设、销售、验收、入住四个阶段加以区分。但开发商均需自行整改至规划许可核准的方案,恢复商办用途原状。而对于“入住阶段”的判定,是否应以住户拿到房产证为准,目前尚待明确。
上海对类住宅的整治令北京一手商住市场风声鹤唳,一些有此担忧的开发商已经提前将公司旗下的一手商住转为二手商住产品。 |